大家好,贷款诈骗罪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向朋友借钱会被定诈骗吗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贷款诈骗罪和向朋友借钱会被定诈骗吗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 如何区分民间借贷和诈骗公安局怎么认定为诈骗可以立案
- 贷款有多可怕
- 贷款拖欠、贷款诈骗、信用拖欠不还,各自区别,会有什么后果
- 业务员骗取客户货款是诈骗吗
- 向朋友借钱会被定诈骗吗
- 如果一个人向很多人借钱却不还,这种行为构成诈骗罪吗
- 说谎为了借钱但是写了借条算诈骗吗
如何区分民间借贷和诈骗公安局怎么认定为诈骗可以立案
区别占有与非法,才能正确认定民间借贷和诈骗,具体分析如下,供参考。占有的认识我们知道所有权有四项权能,即占有、使用、处分和收益。如何理解占有是关键。排除他人占有。排除权利人占有是构成诈骗行为的首要条件,至于权利人的所有权是否正当不在考虑范围之内,如,诈骗他人盗窃、抢劫所得财物同样构成诈骗。自己或者他人占有。排除权利人占有后,自己或者他人占有是构成诈骗行为的另一要件。自己或者他人没有占有,可能是未遂行为,只有数额巨大才能构成犯罪。自己或者他人按物的效能使用是区别诈骗行为与毁坏行为的要素。当行为人遵从物的效能使用诈骗的财物,可能构成毁坏类犯罪。正确认识“非法”有人认为非法是违反法律规定,如,构成诈骗罪的非法性源于违反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之规定。实际上,构成诈骗罪的“非法”是对民事义务的违反,行为人与受害人之间没有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正是对“非法”的错误理解,造成民间借贷行为被认定为诈骗罪。一般而言,我们判断“非法”主要是对义务违反寻求答案,只有行政犯可能需要通过法条来获得答案。这样,我们可以将民间借贷中的高利贷排除出诈骗罪。2019年7月23日,两高等公布《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将借贷行为规定为非法经营罪,将民间借贷行为最大限度的排除出“套路贷”诈骗犯罪。非法放贷尽管利息等费用畸高,但毕竟来自于借款人的承诺,出借人索取没有违反义务来源。民间借款建立了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对占有没有非法,但手段行为可能非法,如,拘禁他人等。同样,这里的“非法”违法义务的来源,并不是来自于刑法非法拘禁罪的规定,而是来自于民法的人身权,刑法有选择的将严重侵犯人身自由权规定为犯罪。公安机关的立案标准构成诈骗罪有独特的行为过程: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对方产生或者继续维持错误认识→对方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财物→被害人遭受财产损失。因此,民间借贷有真实的借款关系,基于承诺,行为人索取高利息本身并不构成诈骗罪,理由是借款人没有基于错误的认识处分财产。由此看来,真正的民间借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很难构成诈骗罪。只有没有提供借款,通过诉讼等方式,有构成诈骗罪的可能性。此时,受骗的是有处分权的法官或者仲裁人员,此即所谓的“三角诈骗”。
贷款有多可怕
金融服务是社会的润滑剂,对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起到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通俗易懂地解释一下,觉得贷款可怕的,您不妨假设一下,如果没有房贷,就不会有这么多高楼住宅,我们绝大部分人都还一家人挤在十几平米的小房间里。没有政府平台贷款,哪有这么多高速路一级路?如果你经营企业,拿到了大单,没有贷款如何实施生产?如果你想买辆车,非得等凑够全款才能开上车?等等等等。。我们的工作生活其实是离不开贷款的。反过来说,有钱的人您让他把钱堆家里不放到银行挣利息?让钱到需要的地方去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不是很好么,这就是资源的合理配置。
至于您说的可怕,应该是指高利贷、套路贷之类以及由此引伸的暴力催收,另一面贷款人的骗贷、跑路,还有不自量力的乱贷挥霍。国家正在严厉打击。只要你自己把握好自己,何怕之有呢?
贷款不可怕,怕在人心。
贷款拖欠、贷款诈骗、信用拖欠不还,各自区别,会有什么后果
是的,如果业务员骗取客户贷款,这种行为是属于诈骗行为,一定要报警或者有关机关,单位来进行处理她,我们现在啊,都是在文明的社会里,千万不要再发现这些偷拐骗,特别我们都是有素质,有文明,有修养的人更加不能做这些事,客户我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人家也是辛辛苦苦
业务员骗取客户货款是诈骗吗
是的,如果业务员骗取客户贷款,这种行为是属于诈骗行为,一定要报警或者有关机关,单位来进行处理她,我们现在啊,都是在文明的社会里,千万不要再发现这些偷拐骗,特别我们都是有素质,有文明,有修养的人更加不能做这些事,客户我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人家也是辛辛苦苦
向朋友借钱会被定诈骗吗
跟朋友借钱不会被认定诈骗,但是在朋友不知情或者朋友没同意的情况下用朋友身份信息贷款涉嫌诈骗;还有一种情况下也可能涉嫌诈骗,以高息为饵,大量借款,到期不还的也可能会被认为是诈骗。这两种情况下会不会被抓去坐牢就看受害人什么态度,如果他给你机会,让你把钱还上,你还上就没事,如果他不给你机会,报警了,那么恭喜你,你离坐牢不远了,而且就算你坐牢他也可以提起民事诉讼,申请强制执行要你还钱。
如果一个人向很多人借钱却不还,这种行为构成诈骗罪吗
单凭题主目前的描述“一个人向很多人借钱却不还”,无法判断是否属于诈骗罪,还要结合其他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对于诈骗罪的认定我们可以按照下面七个标准来进行判断。
(一)事实判断还是价值判断
首先,行为人必须就事实进行欺骗,事实是什么,简单的说就是可以被验证的。它与价值判断最大的区别就是不同的人会不会有不同的判断,举一个例子,大家都看过广告,广告商为什么不构成诈骗,其实我们经常会被广告骗,广告商宣传客户的产品如何如何好,这大概是一个基本套路,“好”,这就是一个价值判断,虽然它误导了我们,有的人也相信了它,但是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你认为好,别人可能并不这样认为。但是事实判断就不一样,不同的人根据常识,生活经验判断都是可以得出一致的结论,再拿广告商举个例子,某产品说明中,列出了产品的成分,这些是可以被验证的,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如果广告商大力宣传产品说明中没有的成分,那么这就构成了刑法上的诈骗。
(二)行为人要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仅仅有第一步是不够的,接下来就要通过骗子的行为,来判定他有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什么是非法占有,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非法”应该是从民法的角度来判断的,也就是行为人不能对该物在民法上有原物返还请求权和占有返还请求权;“占有”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是排除,排除原合法占有者的占有,第二个是利用意思,行为人要有利用这个物的经济属性的意思,这样才构成非法占有。
最重要的是“同时原则”,简单的说就是行为时要有非法占有为目的,二者在时间上要一致,如果行为时并没有非法占有为目的,获取财物后才有,那么也不会成立诈骗罪,例如贷款诈骗罪,如果行为人在通过虚假文件骗取贷款的时候有日后按照约定还款的意思,并且也按照约定还款了,那么他就不可能构成诈骗罪,即使日后不归还,也应该按照民事纠纷来处理。这就是诈骗罪为什么是刑法中辩护空间最大的罪名,从无期到无罪并不是不可能。
(三)行为人相对于受骗人要有信息优势
信息优势,这就是诈骗罪最核心的问题,简单的说就是行为知道的,受骗人不知道,相比受骗人有一定的信息优势。如果行为知道的,受骗人也知道,那么行为人无论如何是不会构成诈骗罪的,当然,受骗人的智商是一个关键问题,我们不能因为受骗人智商低就不保护他,相反,智商低的人更应该得到刑法的保护。智商的高低是要有一个标准的,这个标准就是受骗人所属人群的平均标准。
(四)受骗人基于认识错误自愿的处分财物
受骗后,受骗人一定会产生认知上的错误,基于这种错误受骗人自愿的处分了财物,这里的“自愿”很重要,也就是说这里不能是被迫的,否则有可能构成敲诈勒索罪了。举个例子,冒充警察把赌博现场的赃款全部拿走,这里行为人相对于受害人是存在信息优势的,即不知道是假警察,基于这种认识错误也处分了财物,而这种处分并不是自愿的,而是“警察”这个身份带给被害人的心理强制导致的,所以,这个不可能构成诈骗罪,有可能构成招摇撞骗罪或者敲诈勒索罪。
(五)欺骗行为与受害人财产损失之间要有因果关系
通俗的说,行为人通过自己努力,给受骗人造成了认知上的错误,并且依据这种错误处分了财物,如果没有因为认知上的错误处分了财物,也不会构成诈骗罪的。换句话说,如果律师能证明欺骗行为与被害人的财产损失没有因果关系,那么行为人是不构成诈骗罪的。
(六)受骗人要对所处分的财物要有认识
严格的说这个因素在理论上是有争议的,为了能说清楚,我先说一个案例,某人在超市中把相机塞进了装方便面的盒子里,结账的时候收银员是按照一箱方便面的价格结算的,对于相机,到底是盗窃还是诈骗呢?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方便面和相机作为一个整体被一个箱子封在盒子里,收银员对此是有认识错误的,基于这种错误整体的处分了盒子里的财物,那么这种情况就应该定诈骗;另外一种说法就是,收银员对于相机是没有处分的,受骗人至少要对被骗的财物要有基本的认识,如果采纳这个观点,那么就应该定盗窃。我更倾向于第一种观点,因为财物是要区分有体物和无体物的,对于有体物来说,第二种观点是可行的,但对于无体物,例如债权,第二种观点在逻辑上就说不通了。
(七)被害人处分财物的目的完全落空
这个因素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是因为我们在分析行为人和受骗人的时候通常容易忽略了被骗人处分财物的目的,其实,这个目的对于诈骗罪的最后认定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还是先举个例子,假设在一个给灾区捐款的现场,某甲欺骗经济实力很强的乙说,你的朋友丙已经捐了100万,这时乙听了甲的欺骗,为了跟朋友较劲给灾区捐了200万。就是这样一个情景,你会发现前6个诈骗的要素它都具备,为什么它不构成诈骗的原因就在于受骗人交付财物的目的是向灾区捐款,而这种目的最后达到了,这就不会构成诈骗。再举个例子,大家知道明星的粉丝是很疯狂的,假如某明星开演唱会,在宣传的时候对粉丝称,此次演唱会的门票收入全部用于公益事业,而最后这些费用进入了自己的腰包,那么,这个明星是不是诈骗罪,就要看粉丝买票的目的是为了看演唱会,还是为灾区捐款,如果是后者,那么粉丝的目的完全落空,构成诈骗罪没问题,但是显然前者更为合理,这就是很多明星不构成诈骗的原因。
说谎为了借钱但是写了借条算诈骗吗
首先说结论,并不一定构成诈骗(罪)。
1.刑法意义上的诈骗是必须具有非法占有为目的。什么叫“非法占有”?“非法占有”不仅是指行为人意图使财物脱离相对人而非法实际控制和管领,而且意图非法所有或者不法所有相对人的财物,为使用、收益、处分之表示。说人话——我知道是你的,我就是想拿走自己用,还真没打算还。这个“非法占有的目的”要结合客观行为来认定。比方说行为人具体有无还款能力、借款时的表现,还款态度、是否恶意躲避债务等等。
2.认定诈骗还必须行为人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并使相对人做出处分财产的行为。比方说以借款为名,实为自己占有。至于你说的“说谎”是否是属于法律所规定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诈骗罪的手段行为,这也是要看是如何说谎的,说谎的具体内容。如果是说谎仅仅是为了更好的借到钱或者多借点钱,但是不是不还,这不一定会认定诈骗。如果是为A项目借钱,但是说谎称是为了B项目,或者没有按照约定使用借款,这可以说是民事上的“欺诈”也不能直接认定是诈骗。那写了借条是否就一定就一定不构成诈骗呢?这个也不一定,还是需要结合具体如何“说谎”以及综合全案来看。有借条可以认为行为人在一定程度上承认有借款的事实,但是如果行为人明知自己并无任何还款能力而借款,那仍然有可能构成诈骗(罪)
3.认定诈骗还需要看对方拿到钱与你被骗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对方“借”到钱是否是因实施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行为,并且你是否是基于轻信了所谓的事实与真相,所以做出处分财产的行为的?如果对方虽然说谎,但是其实你早就识破了,你只是因为同情他给他钱了,这样的对方的行为也不能称之为诈骗(罪)。
4.最后,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只有诈骗公私财物在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才应该认定刑法规定的“数额较大”,可被定罪处罚,你所说的情况还要看是否满足此立案标准。
关于贷款诈骗罪和向朋友借钱会被定诈骗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